2025年01月06日,由“科技评估标准化试点项目”承担单位江苏华商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组织专家,对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中心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完成的“徐州市区奎河综合整治工程小直径盾构小半径转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进行评价。
评价专家委员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26号)文件、GB/T
44731-2024、T/XAI 2-2024等有关规定,本着分类评估、系统性、定性定量相结合、可溯源的评估原则,按照必要的程序,采用现场会议评价方式,全面评价科技成果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转化推广潜力等内容,以及对该成果的技术创新度、技术成熟度、技术先进度进行评估分级,评估结论如下:
1.提供评价的技术文件资料齐全、完整、真实可靠,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项目通过在刀盘设置仿形刀和三节主机间采用双主动球形铰接的衔接方式,解决了盾构小半径转弯定向超挖和主机难以拟合曲率转弯半径的问题。仿形刀最大超挖量50mm,配合双主动球形铰接系统,能满足盾构机R45m转弯半径掘进,从而实现小直径盾构、小半径转弯盾构施工。基于PSO粒子群算法,依据三维空间坐标变换原理,提出了曲线盾构隧道拼装点位优化算法。在转弯段施工时,依据计算得出每个点位对应的不同的楔形量,进行管片拼装,楔形量的累加值拟合掘进轴线,从而达到管片拼装既满足转弯要求,又避免盾构机盾尾卡壳。开发了用于盾构(顶管)转弯的段参数分析的软件系统,利用静态和实时动态参数计算软件,能够提前对包括小曲率半径在内的所有转弯参数进行分析确定,模拟计算转弯段每环掘进的油缸行程差、铰接角度等关键参数,有效指导施工,保证了隧道符合设计轴线要求。通过柔性压电感知系统实时感知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张开量(例如环缝、纵缝),施工过程中实时与设定的张开量预警值比对,从而确定控制盾构机内部油缸的顶推参数,避免出现管片一端受到严重挤压的现象。申请了两项专利:《装配式地下结构施工拼装质量控制系统及方法》《一种用于盾构、顶管转弯的控制方法》。小直径盾构、小半径转弯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保障了徐州市区奎河综合整治工程盾构输水隧道安全高效施工,填补国内小直径盾构、小半径转弯盾构设备和施工技术空白,为同类工程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工程经验,提升我国城市排水管网盾构隧道建设水平,保障隧道长期运营安全,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3.评估等级:技术创新度2级;技术成熟度9级;技术先进度5级。
综上所述,评价专家委员会认为“徐州市区奎河综合整治工程小直径盾构小半径转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评价委员会成员一致同意该科技成果通过评价。
本次评价专家委员会由徐州市水利学会杨勇正高级工程师、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张宝军教授、徐州市仝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谢荣平高工、徐州市河湖管理中心梁森正高级工程师、徐州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陈亚军正高级工程师等专家组成。

(现场会议-评价专家合影)
来源:江苏华商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