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楼医院消化内科凌亭生等人于2015年报道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残胃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戚丽娟等人于2018年报道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食管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中的应用发现该技术应用,效果良好,等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技术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残胃及胃重复囊肿病变中的研究较少。
该项目主要负责人陈光侠曾在南京鼓楼医院师从于凌亭生主任,学习ESD技术。并将ESD技术带来我院进行推广,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技术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食管早癌及胃重复囊肿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荣获2021年度徐州市发明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二等奖。
ESD技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相关研究指出,患者年龄、麻醉方式、基础疾病、手术时间、营养状况、心理状况、术后饮食及锻炼等众多因素均与胃食管早癌患者预后有密切关系。围术期对胃食管早癌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减轻影响因素对机体的刺激有助于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该项目对胃食管早癌 ESD患者围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管理,取得满意效果。
胃重复囊肿是罕见的消化道畸形,其有完整的胃壁结构,目前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及腹腔镜,其是通过外科手术将重复畸形胃囊肿连同共用的胃壁切除,再行胃壁吻合,也可根据囊肿的位置、大小及共享胃壁的情况行胃部分切除术。该项目推广人陈光侠将ESD技术用来治疗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重复囊肿,在保留原有解剖生理结构的情况下,完整剥离病变,与外科手术相比,创伤小、花费低。术后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规范的加速康复护理路径,减轻患者术前焦虑、加快其康复,患者术后恢复快、应激反应下降、并发症少、生活质量提高、预后好且花费低,是值得临床上推广的胃重复囊肿治疗方法。
该研究对11例残胃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残胃癌进行ESD治疗。分析ESD术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完整切除率及R0切除率,局部复发率及淋巴结转移率等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指标,发现ESD切除残胃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安全有效,妥善处理病变基底部纤维化组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同时对ESD术后患者,探讨同时性多发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与单发早期胃癌的异同,以及主要和次要病变的区别。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体形态、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组织病理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脉管转移、周围神经侵犯和血型等情况。结果发现同时性多发早期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男性和无溃疡病变,同时性多发早期胃癌的主要病变与次要病变临床病理学特征相似。
内镜黏膜下剥离技术能够完整剥离病变,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减轻患者围术期创伤应激反应,减少围术并发症,花费低,术后生活质量高、患者恢复快,是值得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该技术分别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沂中医院、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等医院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提高,在本地区有着较好的影响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此新技术基础上,申报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其他相关SCI论文5篇,影响因子达20分。
|